铁炉乡 - 乡镇概况

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。全乡有私营业主76人,民营经济注册资本450万元,年实现利税210万元,占全乡国内生产总值的8.3%。
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斐然。全乡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3200亩,森林履盖率达到89.5%,湿地面积达到27平方公里,常年空气质量和居住环境世界一流。
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。全乡已探明的煤炭储量约7000万吨,可供规模开采80年。铁、铜、石英沙矿藏品位高,矿源集中,其中铁矿储量居全县之首。

铁炉乡属山地重丘地貌,山环水绕,依山傍水,奇山异石,峻山飞瀑,浓缩险、奇、幽、秀、峻为一体自然风光;民俗文化积淀厚重,古迹庙宇、人文历史同现代思潮碰撞出历史和现代的美,禀赋了天成的旅游资源,真是小家碧玉藏深闺,有待识士。
集镇开发初具规模,科学超前的规划构建了小城镇,大兼容,配套功能齐全,充分体现了人文思想和环保意识的融汇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设计理念,新建占地35亩的经济开发区商机无限。
诚实、善良、勤劳的铁炉人民,护守着茂林和一泓碧水,创造着最宜人类居住和发展的环境,向您传递着发展和发财的信息,我们期待与您相逢铁炉。
铁炉乡 - 乡镇发展

(1)基础设施建设迅猛发展。岚大公路纵贯全境,以岚大路为主干线,以村级公路为支线向各村辐射,现已修建村级路7条40公里,公路到村率达75%。铁炉的电力网改已达5个村。光揽电视用户840户;程控电话通村率达到90%;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均已落户铁炉,彻底消灭了乡内的手机信号盲区。便利的水陆交通和完备的通讯、电力设施为铁炉的经济腾飞和实现新的发展搭建了优势平台。
(2)魔芋生产历史悠久。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,出现众多的产业大户,有3人在《岚皋县志》上留名。截止2003年全乡稳定发展种植面积500亩,年产鲜芋450吨。蚕桑一直是铁炉的农村主导产业,全乡累计发展桑园8100亩,发种4200张,预计2006年可实现全乡人均养蚕1张的目标。全乡黄姜种植面积达3294亩,年产鲜姜1500吨。
(3)民营经济蓬勃发展。以永常煤矿和大发水运公司为典型的民营经济正迅速崛起,永常煤矿据勘测储藏量达600万吨,年生产能力10万吨,可开采60年之久,每年可创利税100万元。
“大发”水运公司是瀛湖铁炉段较具实力的民营运输公司,拥有客船65艘,资产总额210万元,年实现营业收入140万元。
(4)铁炉粮食生产以玉米、水稻、洋芋为主,年产粮4816吨。
(5)铁炉乡的青山秀水得益于覆盖于山山岭岭苍翠欲滴的森林。截止2003年,全乡退耕还林面积累计达13200亩,荒山造林7912亩,森林覆盖达89.5%。
铁炉乡 - 自然风光

有山无水衬托不出气度,有水无山显不出精神。铁炉有烟波浩淼的瀛湖,又有雄奇险峻的峰峦,更有沙沟保存完好苍莽的原始森林。
从民主沿岚大公路顺河而下,约3公里进入铁炉境内,河水一改在民主坝的温顺秀丽,进入铁炉便奔腾跳跃。在这里,河道突然变窄,迎面山岩突兀,云霞欲坠,从夹河两山间望去,像一个巨大的石门,豁然而开。从深谷到峭壁,悬崖犬牙峻嶙,巨石荆棘倒挂,给人以“荡胸生存云”的感觉,使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。
大道河在流入铁炉境内1公里即和库区融为一体,青碧深邃,风姿绰约。往日的瘦山浅沟变为一排排茂林修竹、鸭游鱼戏、桔果满山、稻熟麦黄、渔歌晚唱、百舸争流、演绎了极赋现代气息的新农村,沙沟河是大道河的较大支流之一,长达20多公里。保存着许多原始古朴的地貌特征,是一块“深闺人未识”的净土。从铁炉乡政府沿岚大路上行约1公里,过了大桥便进入沙沟。寻径探幽,行与其间,山势耸峙,石壁陡峭,沿途溪上有溪,瀑上有瀑,看不完的参差怪石,数不尽的淙淙小溪,卵石鱼跳,清晰可数,溪流两岸,丹峰拥翠,奇石遍布,神态各异。奇山秀水,植被茂盛丰美,可谓赋予大自然的又一绝伦之地。
在铁炉可领略江南水乡之美,置身沙沟可浏览泰山的雄奇、华山的峻险、九寨沟的流泉飞瀑、兴安岭的林海苍莽,景数不胜数,让人留恋忘返,叹为观止。
铁炉乡 - 乡镇旅游

(2)位于乡政府约10公里的“一线天”,久负盛名,此地两山夹河相对,陡入刀削,在最窄处向上仰望,天空仅现一丝缝隙,故名“一线天”,奔腾咆哮的沙沟河水在两山之间一泻而下,若到此一游,给人的感觉似金沙江上的虎跳峡一样震人心魄。新修的庙坝公路从“一线天”根部石壁凿过,如半边隧道。不但没破坏原有的景致,反而为这自然的美增添了动人的一笔。
(3)从民主沿河而下约3公里便进入铁炉的门户—观音碥。传说在古代一背脚(用脊背驮运货物)的穷苦人,在此遇暴风雪,饥寒难耐,望着近九十度绝壁上棕树,想上去割棕包脚取暖而法攀上,绝望之时,一女子在百丈悬崖上割下一堆棕扔下后杳无踪影,原来这是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现身解救穷苦人,此处故名观音碥。观音出现的石壁遂凹进成一片平地,不知哪朝人在此供奉观音像,时有善男信女到此烧香许愿,祈求所盼之事。
观音碥是大道河流经的峡谷,长约3公里,山势雄伟,壁立千仞,直入云霄。山岩虽陡,但林木繁茂,一片葱郁,山水迸泻成飞瀑,悬垂如练,正是:山中一夜雨,处处挂飞泉。瀛湖的水位最高时回至此处,泛舟其上,随波逐流,可体验到游览长江三峡的快意。
(4)朝阳洞位于乡政府北1公里处,传说此洞可通四川,后来被人封住洞口,现在深约10米。洞口顶部高达200多米的绝壁上生一古树,枝繁叶茂,仰望如一只苍鹰展翅欲飞。洞左一块两米高的清乾隆年间的石碑保存完好,洞内一泓清泉,舀之即满,满而不溢,夏季凉入骨髓,冬季热 气四溢,被誉为神泉。在洞外平台上举目展望,澄澈碧透的瀛湖风姿尽收眼底,新型的铁炉乡集镇一览无余,岚大公路沿湖伸向远方,将人带入空旷缈远的遐想之中。
铁炉乡 - 土特产品

(2)半边菜是铁炉乡庙坝村高山的另一山野菜,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深处成片生长,其嫩茎长约30—40厘米,采摘来切成约2厘米长的小段,在开水里烫后直接晒干,状若较粗的干茶叶,又似干香椿。吃时又用温水浸泡,与肉蒸食是最佳烹制方式,最有名的功效是治疗肝炎,加之所产甚少,因此最令买者难寻。
(3)庙坝的土鸡远近闻名,庙坝人采用土鸡产的蛋用土法孵化成小鸡,全部采取敞放,辅以杂粮喂养,鸡肉原味,且有野生山鸡特别香味,令人胃口大开,是待客的上品、馈赠的佳品。家家养鸡,不需入集市叫卖,自会被上门的客商高价收购。
(4)秋冬时节,走入沙沟,到处可闻到浓郁的酒香,农闲时节,这里家家酿酒,户户香飘。沙沟酿酒采用土产高山玉米或拐枣,每次用料百斤左右,用小甑子烤出。酒香浓郁,纯绵甘冽,堪称土产美酒,许多城里人专程到山里采购。
(5)铁炉有一以盛产金钱桔而得名的红桔村,红桔村桔果满山,每到秋季,鲜红的金钱桔缀满枝头,泛舟赢湖但见眼前的农家院落都影映在红色中,与层林尽染的山野交相辉映。这里的橘树株型小,只需站在地上,伸手可摘完一树,桔子比核桃稍大一点,皮薄如纸,晒干放陈才是正宗的陈皮,肉质细腻,回味无穷 (4)建国魔筋制作工艺。
魔芋食品是现代人绿色保健的喜食佳品。利用现代科技开发的魔芋制品花样繁多,但是无论烹饪如何,都追回不到原本地道的口味,在农村几乎每户都能单独制作常见的魔芋豆腐,其味道总有不理想的地方,在铁炉乡建国村流传一种工艺,生产出的魔芋筋,除包揽了所有魔芋食品口感的优点,且透出清香、绵长,久食不厌的奇特口味,宜炒、宜烧、宜炖都能别出心裁,让人耳目一新。
这里魔芋资源丰富,工艺独特,全村均能熟练地掌握制作工艺,在市场上建国村生产的魔芋筋,比其他任何一个地方加工的魔芋豆腐售价高出0.3—0.5元/斤。
铁炉乡 - 名胜古迹

祝家祠堂:岚皋县铁炉乡先进村三组有个祝家祠堂,兴建于清朝宣统二年,迄今近百年历史了。根据祠堂屋后的祝家祖坟墓碑考证,清乾隆年间祝家从湖北武昌老屋上陕西有几个分支居住铁炉坝,后来繁衍生息逐步发展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。祝氏家族为了共同祭祀祖先,于是集资修建了这个祠堂。
祝家祠堂建筑为砖木石结构,高大坚固,古色古香;飞檐拱,雕梁画栋,美丽壮观。房屋布局统一合理,一进两重,四合天井;前重五间接待祭祀宾客,后重五间供奉祖先灵位,左右各三间用来保管祭祀物品。大门由石料做成,门头刻写“祝氏宗祠”:四个大字,门前蹲放一对石狮子;门内还有一对木狮子,一狮怀抱幼狮,一狮怀抱绣球。房檐四周都雕绘各种古典图案,前檐为“二十四孝”和“八仙过海”,后檐是“三国演义”,左檐是“封神榜”,右檐是“红楼梦”。室内门窗和石墩木柱都雕龙画凤、刻花绣草。图案种类繁多,工艺精巧,神仙英雄、金童玉女、飞禽走兽、花草树木,千姿百态、神采各异。祠堂内还立有两块石碑,一块名为“永垂不朽”,另一块名为“贻厥子孙”,碑文记载了祝家的功德和“家规家法”,至今石碑完好无损。
祝家祠堂记载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变迁和乡土民俗风情,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。它虽曾经历战乱和“文革”的破坏,损失较为严重,但主体建筑尚存,许多残迹遗物可见,仍古风古韵,令人叹为观止,不失为铁炉乡的一处旅游景点。